close

我五專、大學畢業考慮工作時,覺得自己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可以做可以學可以闖看看;到研究所碩士畢業時,我想我可以去當記者、編輯、國會助理、或是走學術等;等到變成博士後,我發現我好像只能繼續教書當教授外,幾乎別無選擇。我一直有疑惑,不是讀書讀越高,就業的路會更寬廣嗎?為什麼反而是越讀路越窄的感覺?

我想到老一輩的人說,好好讀書,才能有好工作,不要像我們嘸讀冊,只好做工種田。

或許是時代造成的誤解。大學這玩意,不管從西方建制傳來或中國學院演展而來,好像本來就不是為了要讓我們更好找工作。所以才有職校、技術學院、成人教育、藝術學院,這些真能學習一技之長的教育單位。歷史傳統中的大學,似乎是給那些學習博雅教育的王公貴族、逃避教會制令而追求科學真理的天才怪咖、或是想科舉躋身國家文官的有志之士,所設立的。即使奠定academy這個字源的柏拉圖,也是身處一個由奴隸負責百業民生的社會。大學的淵源,很少跟創造百姓就業機會有關。

直到二十世紀兩次大戰後,國防科技工業與戰時戡亂動員的需求,知識教育逐漸變成是對國家社會「有用」的投資。其後的故事就變得複雜許多,三言兩語難以說明,而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想說的是,國家機器的管控是所有這些問題形成的根源。尤其在1990年代後全球化與網路世界的形成,國家及其附庸的大學、或市場及其殖民的大學,都產生了顏面神經失調的病狀。university 不再是 universe 真理追求的場域,而是國家指令下 uni-version 的宣傳工具。

ps. 寫這篇文章後,我趕著外出辦事沒有先發表。回來看到臉書上台大校方引入警察隔離紹興社區抗議學生與居民,感慨校慶日變成校恥日。大學的理想何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