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格面具(persona),是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所提出的概念。指得是一個人對他人表露的人格,有別於其本來的自我。榮格認為,一個人可藉人格面具扮演他在生活中擔任的角色,而與周遭世界相互作用,這樣可達到個人內在心理性質和社會之間的妥協。因此人格面具可使一個人適應社會的要求。[參考自Maggie Hyde,榮格與占星學]

我們一般人對面具有些負面的誤解,認為人帶著面具過活是可憎的、可悲的,我們將面具與假面等同起來。但實際上,人格面具的概念提醒我們,面具對於社會互動而言,有其正面的意涵。人格面具可以運用在積極的面向上。透過人格面具能夠克服自身內在的弱點,也能提升生命的可能性。只要不涉及惡意詐欺,人格面具甚至能為他人帶來好的互動氛圍,並推升領導的效能。

如果把面具的概念,放在戲劇的脈絡,就能體會,面具實際上是一種性格的隱喻。

隨著年紀增長,人要扮演的社會角色越來越複雜,而且角色間也交錯的時有衝突。當面具角色的扮演能夠上手,面具幾乎貼膚成為真皮,相由心生、心由相生,鎔鑄一體,人生面相因而多采而活躍。

我就是我,是一種認為本我自我永遠不變的想法。未必全然是對的。就像人也可能誤把任性當真性情,誤把不負責任當作自在灑脫。有時這甚至是一種心理失衡的藉口。

但人格面具與自我本質間的調和,有賴對自我的理解,以及,更重要的,對你所配戴的面具角色的理解。唯有能夠自如的掌握兩者,才能自如的詮釋不同角色。如果兩者混淆而失控崩潰,入戲太深而不可自拔,所毀之容不只面具,也破碎真實的臉。

人格面具的意思,不是自我幻想而來(我今天想當個超人,所以從高樓跳下),而是社會互動而來。鏡像理論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的外表與身分認同,是由別人界定,如同鏡像反射般。如果能進一步懂得鏡像對自我調適的意義,能夠更掌握人格轉換與成長的心理背景與所需素質。

課後練習(這是哪招?):

如果你是馬總統的幕僚,你要如何透過人格面具的概念,幫助他當好一個總統?

 

ju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