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身體略感不適,今天起床完全好了,又有滿滿的精神活力可以做事,真是開心。

不過話說這天氣也太怪,十一月都已經過半了,白天還是熱得超過30度,身上短衣短褲還沒換季。早晚溫差大,真的很容易風寒。

前天晚上和一位好友談創業。他是網路上的高手,我非常的看好他。不過創業的變數很多,即使技術與人性都能駕馭,還是有很多難料的關卡需要自我突破。

我很高興自己沒有倚老賣老,能夠懂得容納別人的優點與專業。不過我朋友也笑我創業創得太安逸了,這一點我確實也很難否認。

其實就在與好友聊新公司之際,現在的合作夥伴竟又與同仁大鬧彆扭。我對人喝醉酒後的失態容留度很低。

我不是討厭人家喝酒,但正因我自己也愛喝、會喝,我認為喝酒就是件開心的事,不然幹嘛喝酒?

所以喝完酒鬧事情的人,我不覺得是什麼人品酒品問題,根本就是不會喝酒,不配喝酒。

因為他們總讓人對酒產生汙名化的印象。就像不尊重他人的抽菸者惹人對菸反感一樣。

總之,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就是該好好暫別,調整關係,重新退回「相敬如賓」狀態的時候了。


就因為前天夜裡發生太多事情,害我昨天一整個沒睡飽,昏昏沉沉的,精神不濟。

不過就在我一邊備課一邊找空檔閉目養神時,心中慢慢產生一種踏實的想法,就是我不應該一直盲目往前走,而是應該花些許時間回顧整理既有的東西,然後再出發。

我覺得當個領導人,一定要懂得上舞台表演、下舞台沉澱的節奏交替。

舉例來說,我長期觀察像張忠謀、郭台銘、甚至馬雲這些企業家的公眾形象,我發現他們幾乎都會在每年的幾個特定時期,密集公開亮相,演講、受邀活動、記者會、上電視等。

公關公司或相關單位(如出版社)好像也都知道他們的年度時程規劃(如每年3-5月),會把握這個期間來booking企業名人的時間,依此設計相關大型活動的行銷宣傳。

但除開這些時間,企業名人幾乎是潛沉的,低調的,私人的,自由的。這是一種多方考量的調配,除了休息、充電,也防止公眾看到煩膩。

同時,企業名人利用「公關期」,反覆的將之前思考的想法、論述、話術,透過實體活動與媒體傳送的方式,對各方利害關係人「佈道兼洗腦」,甚至以語錄總結。


我當然沒有這麼偉大。不過作為一個身兼創業者與講師身分,也算需要常對外演說、講課、商談的人而言,上述這個節奏交替的習慣,似乎及早養成有益無害。

以這幾年我上課與演講的經驗為例,一開始總是很辛苦的,有時就像打游擊、吃雜菜麵,什麼課程跟講題都是逆來順受,不管熟悉不熟悉,光是備課PPT都要重頭來過。

隨著累積的台上經驗與資料準備,以及不斷的觀察聽者反應、調整教練模式,現在逐漸有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從容自信,甚至偶爾會意外發現,自己以前講過這麼厲害的東西。

說來也算正常,人本來就是一個延續性的自我成長體,常總是先發現了某些問題意識,但當時體會跟反思不夠深,等過來幾年繞一圈找到答案時,才發現一切源自那塵封的問題意識。

這時候,如果能夠重新開封那問題意識,找回初衷,然後梳理經驗與思考的軌跡,讓它們清楚分明的再現,這不僅只是知識的整理,也是繼往開來的智慧方針。

身為一個教育者,這樣做還有傳播觀念、改變未來的熱情與使命。

所以我必須再加一個身分,除了創業者與講師,我還必須是個寫作者。寫作不見得只是為了要當作家,而是它是鼎立的三足之一,少了這塊活動,就難以自立。


我曾讀到《旁觀  杜拉克》,是關於彼得杜拉克的圖文集。

杜拉克除了公開活動,總在打字機前不停的敲敲打打。在寫成書之前,一頁頁檔案紀錄與備忘,就是寫作的基礎與思考的素材。

我每每重看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總想把握他的顧問模式與寫作形式。如何引爆歷久不衰的千萬發行量?

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體系完整、論述清楚,如此而已。但如此的背後功,卻非一時興起而已。

好幾年前我從學校離開自行創業,真的一度覺得像柯維這樣的暢銷作家,只是耍耍嘴皮然後隨便寫寫,然後受到市場對大師的吹捧,所以他們聲勢與銷售量扶搖直上。

多年後我回頭看自己,雖沒規劃但竟也不知覺的走上這條道路。一條他們所謂的顧問的道路。

老實說,我還是不很懂顧問的商業模式,或者說,我還是不喜歡那種腦子空空,嘴巴椪風,內無度量,外表風光的生活方式。

我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以身為一個教育者的初衷,因為創業的經驗為題,而順道走上了講師、寫作的顧問之路。

這一點很重要。不是因為自命清高,而是因為如果忘了初衷,後來一定會走得很不快樂。

如果我走得不快樂,過得不開心,又哪來虛假的熱情與動力去寫書跟演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