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連假期間,跟生意朋友聊聊,繼往開來,感覺對未來充滿活力。要學的事情還很多。但學到的經驗也不少。這種充實的感覺真不錯。
聊著聊著,其實對很多公司的人事問題充滿興趣。漸漸的有著一種感覺,公司開來開去,問題總是出在人。因為人的問題,導致事情有糾葛,理不清的看似是事,其實解鈴的繫鈴處還是人。所以才會叫人事。現在管理學的新詞,把人事old school化,硬要叫成人力資源管理,好像才顯得比較時髦。但當人事變成人力,機械化的思維反而取代了人性化的考量,再加上個資源跟管理兩個詞,人力只不過是回到前工廠時期的勞役概念,反而是弱化了組織跟人的問題思考。
還有一個有趣的體會,是如果自己不創業將永遠難理解的,關於一些領導風格與組織設計的問題。在學校讀了幾本管理學的書,每個人都會唱高調,好似看不起台灣這些大企業家的成本管控、cost down動作,認為這些都是不脫代工思維,格局不大,新時代要講的是附加價值、創新、品牌、value up。動不動覺得像王永慶這樣涓滴節省,實在是刻薄;郭台銘這樣嚴陣督軍,實在是血汗。這樣講的人,真的是沒當過生意人。
王永慶跟郭台銘的出身,都沒有強大的背景跟資源,不像有些人可以結合很多政商資源,或是富爸爸光環罩頂。他們出社會多年,靠自己打拼締結人脈,我猜想,台灣社會的基本人性亙久恆常,所以他們一定認識過很多嘴砲內行,做事外行的人。這種人某種程度都是穿著生意人外衣的詐騙集團,就算他不是真騙你錢,也騙你很多時間,敲了幾頓飯局吃喝。
這些嘴砲軍團,會跟你說,他認識很多人脈,他知道很多門路,他熟悉很多管道。你如果相信他,他會下指導棋,他會說有他就搞定,他會說到那邊做生意要靠他。如果將白話文轉化成學術詞,這些詐騙集團都在幫你value up,沒有一個會叫你或幫你cost down。現在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吧?如果我們講句誇張點的話,有value up的地方,就有挖錢樁的地方,就有上下交相賊的地方,就有嘴砲隆隆的騙財操作空間。cost down只能讓人拼命做事,認真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它沒有肥沃的錢泉會從這裡湧出,只會像擰毛巾一樣榨出多餘水滴。
所以我不太相信,王永慶跟郭台銘都變大老闆還真的那麼省。但他們必須在公司管理上示範這種企業文化。成本管控不是財務管理的萬靈丹,但絕對是親忠臣遠小人的人性管理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