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看我們週遭的情況,常常都是這樣。當有人完成了某件事情:

哇,你做得真好。唔,嗯,謝謝。(雙方都顯得言不由衷)

噢,你怎麼弄成這樣。啊,怎麼了嗎?(雙方立馬專注對話)

講鼓勵的話,常常被當作心不在焉、敷衍客套、隨口說說,聽到鼓勵的人絲毫不覺那是稱讚,無動於衷、冷淡以對。

這樣下次就學乖了,要引起人家注意,講話要受到重視,如果說鼓勵或正面的話,大概都是石沉大海,泛不起一絲漣漪與回應。

吐槽的話,就算是不經大腦的反射性回話,對方總是急於想知道為什麼,或是忙於反駁,對話就有來有往。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數對話,基於情感需求的遠多過於理性思辯。(這是我一直被高等教育誤導後的開悟)

而如果一個社會的對話習慣,情感剝奪與挫折的成分遠大於情感支持與鼓勵,就會普遍存在溝通受阻、有溝不通的現象。

 

更常見的一種偽善行為是:你做得很好,可是....。

所有人都會認同,可是後面的話才是實話。前面的鼓勵只是怕你吃不消後面的批評而設的。

到底是誰教我們凡事都要點評一下,這種壞習慣?有時想想實在沒那個必要。

負責做事的人總要被負責說話的人評論,難怪這社會充斥嘴砲王。

有種可以輕易轉換的方式,讓那些偽善與造成溝通不良的對話因子去除,就是:

你做得很好,因為....。

你可以歸納複述人家做得好的事情與原因,這樣不會讓人覺得你在批評,而是覺得獲得認同,甚至受到重視。

如果人家聽完你的鼓勵跟稱讚,主動問起你,是否有需要改進之處,再提出一些看法也不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