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人生至今,智力展現最強大的時期,應是26-28歲這段期間,我就讀台大政研所碩博士班交界的這三年前後光景。之前當然有一段蘊釀爬坡期,之後則是退潮趨於平庸的工作和博士論文期。那幾年,不僅我自認為,甚至外人看我,多少都帶著一股「不可一世」的猛勁。

如果不陷於單純的懷舊回憶--「如果對未來找不到出路,那就往回頭方向去找」--那些年我幾乎與這幾個詞休戚與共: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結構化理論、解構主義、建構主義。如果要編人名表,相關連的有李維史陀、傅科、羅蘭巴特、安東尼紀登斯等。我所認識的思維世界也是由此張開的網絡:卡繆、普魯斯特、康德、海德格、尼采、馬克思、柏拉圖……,一面頗嚇唬人的百科全書式樹狀圖。

當年才思敏捷,有骨氣,吸收包容力強,為人敦厚而單純。後來的世俗化,是天才不斷拋錨的卸備,以致最終在台大空空如也的離去。一位網友說得好,是我自己選擇放棄還是被迫放棄,或許詮釋難有定見,但回想自己曾經的光輝歲月,最終我是在金錢與情慾河蟹了自己。

所以我在想,我再奮起的支撐,或許還是回歸在這幾個理論概念。實際上這組知識圖像早已深烙在我日常思維。即使今日,我思考網路行銷問題,或是偶爾好奇翻讀愛因斯坦或理查道金斯,結構化或所謂建構主義的概念依舊清晰明見。比如我常想,沒有火車會有相對論的思考嗎?沒有電腦運算會有演化論的進階演繹嗎?我從 Human Condition After the Internet 這個背景開始作畫。第一次意外的公開提起social media 是一種人類突獲神力般造化卻不自知,在施展上仍難自我控制得宜的「(社會與個人的)結構演化」時,沒想到還頗受共鳴感,這鼓勵我想更進一步衍論這個想法。

彼得杜拉克的「社會生態學」亦熔於其中。

現而今,回頭找到了這些厲害有用的工具,我似乎又找到向前冒險突進的樂觀。我覺得開心,而且感到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