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amus and Sontag  

 

今天讀《卡繆札記》第一卷。書末有附錄「卡繆作品表」,我覺得很有用,所以把它抄錄下來。

Gallimard 出版社

《反與正》(L'ENVERS ET L'ENDROIT),散文。

《婚禮》(NOCES),散文,1993新版〈NRF essais〉系列。

《婚禮》、《夏天》(L'ETE)合訂本,(〈Folio〉口袋書系16號)。

《異鄉人》(L'ETRANGER),小說(〈Folio plus〉口袋書系10號,附Joel Malrieu專文導讀)。

《薛西弗斯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散文,新版附卡夫卡(Franz Kafka)研究專文,1948,〈Les Essais〉系列。更新版,1990〈NRF essais〉系列;〈Folio〉口袋書系11號。

《誤會》(LE MALENTENDU)、《加立古拉》(CALIGULA)合訂本,劇本,1947年;1958年新編〈Folio〉口袋書系64號。

《致德國友人書》(LETTRES A UN AMI ALLEMAND),1948年新版附未發表前言(〈Folio〉口袋書系2226號)。

《瘟疫》(LA PESTE),小說,(〈Folio plus〉口袋書系21號,附Yves Ansel 專文導讀)。

《圍城狀態》(L'ETAT DE SIEGE),劇本(〈Folio theatre〉口袋書系52號,Pierre-Louis Rey 編)。

《時事集》(ACTUELLES),政論

   一、評論集,1944-1948 (〈Folio essais〉口袋書系305號)。

   二、評論集,1948-1953。

   三、阿爾及利亞評論集,1939-1958 (〈Folio essais〉口袋書系400號)。

《義人》(LES JUSTES),劇本,(〈Folio〉口袋書系477號)。

《反抗者》(L'HOMME REVOLTE),散文, (〈Folio essais〉口袋書系15號)。

《夏天》(L'ETE),散文。

《放逐和王國》(L'EXIL ET LE ROYAUME),短篇小說集 (〈Folio〉口袋書系78號)。

《墮落》(LA CHUTE),中篇小說 (〈Folio plus〉口袋書系36號,附Yves Ansel 專文導讀)。

《瑞典演說文》(DISCOURS DE SUEDE)(〈Folio〉口袋書系2919號),Carl Gustav Bjurstrom 跋。

《反與正》(L'ENVERS ET L'ENDROIT), (〈Folio essais〉口袋書系41號)。

《卡繆札記》(CARNETS):

   一、1935年5月-1942年2月。

   二、1942年1月-1951年3月。

   三、1951年3月-1959年12月。

《旅行日記》(JOURNAUX DE VOYAGE)。

《與柯尼葉通信集:1932-1961》(CORRESPONDANCE AVEC JEAN GRENIER [1932-1961]),Marguerite Dobrenn 導讀和註釋。

《加利古拉》(CALIGULA),(〈Folio theatre〉口袋書系6號,Pierre-Louis Rey 編)。

《誤會》(LE MALENTENDU),(〈Folio theatre〉口袋書系18號,Pierre-Louis Rey 編)。

《喬納斯或工作中的藝術家》(JONAS OU L'ARTISTE AU TRAVAIL)與《石頭在長》(LA PIERRE QUI POUSSE)合訂本,(〈Folio〉口袋書系3788號),改編劇本。

《十字架信仰》(LA DEVOTION A LA CROIX),改編自Pedro Calderon de la Barca。

《幽靈》(LES ESPRITS),改編自 Pierre de Larivey。

《修女安魂曲》(REQUIEM POUR UNE NONNE),改編自William Faulkner。1984年新版(〈Le Manteau d'Arlequin〉系列,新編。

《奧勒美多騎士》(LE CHEVALIER D'OLMEDO),改編自Lope de Vega。

《附魔者》(LES POSSEDES),改編自Dostoievski。

《卡繆筆記》(Cahiers Albert Camus)

   一、《快樂的死》(LA MORT HEUREUSE)。

   二、維亞拉涅:最初的卡繆與卡繆少作集(Paul Viallaneix: Le premier Camus suivi d'Ecrits de jeunesse d'Albert Camus)。

   三、《戰鬥片簡(1938-1940)--發表於阿爾及爾共和報之文章》(Fragments d'un combat [1938-1940] - Articles d'Alger Republicain)。

   四、《加利古拉》(CALIGULA),1941年編。

   五、亞伯特‧卡繆:開放式作品,封閉式作品?1982塞里茲研討會論文集(Albert Camus: œuvre fermee, œuvre ouverte? Actes du colloque de Cerisy [juin 1982])。

   六、《快報》社論集-1955年5月-1956年2月(Albert Camus editorialiste a L'Express [mai 1955-fevrier 1956])。

   七、《最初的人》(LE PREMIER HOMME)(〈Folio〉口袋書系5320號)。

   八、《戰鬥卡繆論文合集》(Ouvrage collectif Camus a Combat),Jacqueline Levi-Valensi 主編、導讀和註釋,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 系列。

《劇本及中短篇小說》(THEATRE, RECITS ET NOUVELLES),Roger Quilliot 編,Jean Grenier 前言。

《論文集》(ESSAIS),Roger Quilliot et Louis Faucon 合編。

 

Calmann-Levy 出版社

《斷頭台省思》(REFLEXIONS SUR LA GUILLOTINE),收錄在《死刑省思》(Reflexions sur la peine capitale),與Koestler合著,專論。

 

I'Avant-Scene 出版社

《趣味案例》(UN CAS INTERESSANT),改編自布扎里(Dino Buzzari),劇本。

 

 幾個段落與感想:

「書寫,就是不問世事。某種程度上的隱居在藝術裡。重寫。努力總會帶來收穫,無論是什麼樣的。那些無法成功的人,是懶惰的關係」。[頁54]

「一個男人...某天在翻閱一本時裝目錄的時候,突然了解到他對自己人生」(根據卡繆本人說法,他在這裡第一次有意識地寫下了《異鄉人》主旨。[頁70]

卡繆讀奧斯華史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希臘人對歷史的無感。「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直到希波戰爭的歷史,基本上是一種神話思想的產物...希臘人則是快樂的民族,沒有歷史」。[頁114-115]

「工作尊嚴只存在出於自願的工作裡面。...我認為我們應該把傳統的公式倒過來,把工作變成無所事事的一種結果」。[頁132]

墨西哥死神慶典,陰森而逗趣的面具,小孩津津有味吃著骷髏頭形狀的糖果。「孩子們覺得死是件有趣的事,認為它很歡樂,甜甜的像糖果。那些『小死人』也是。一切到最後都歸於『我們的朋友死亡』」。[頁237] 這總讓我聯想起看馬奎斯小說時的感覺。

「女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會去利用男人身上那種對守信極其強烈的榮譽感」。[頁253] 所以說女人自己不信?

「釋迦牟尼在荒漠中多年,一動不動,眼睛望著天空。連神祇們都妒忌這種智慧和這磐石般的宿命」。[頁262]

卡繆關於《瘟疫》的創作主旨。「解放者瘟疫。快樂城市。大家照著各式各樣的體制過日子。瘟疫來了,削弱了所有的體制」。[頁264]

沙特論卡繆《異鄉人》的白色風格。羅蘭巴特,平面書寫-文字透明度,零度寫作的概念。[引自Susan Sontag《正如身體駕馭意識》]

 

結論是

卡繆真的很強。文筆、構思、哲學、讀書。看到他的札記才知道他寫作的運思與運筆功力之深。但他發表出版的作品,文字透徹簡單到一種讓人很容易忽略背後深度的明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minghsien 的頭像
    chenminghsien

    一顆大頭的心情記錄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