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一日三餐,規規矩矩,我卻是一日三飲,悠悠晃晃。
我雖悠悠晃晃但也挺守規矩的:
早上九點半喝茶,下午三點一刻喝咖啡,晚上洗澡前來瓶啤酒。
這樣生活也是挺充實的,簡單的很幸福。至少我這樣覺得。
那天跟一個朋友聊,覺得台中今年熱別的悶熱。
原本喝茶的老習慣,今年也臣服在冰茶飲當中。
早上起床先沖壺茶,留下第二泡現喝,其他的倒進冷水瓶中,放在冰箱。
兩三個小時之後,就很冰冰涼涼,可以好好享受夠味的冷泡茶。
瓶子是1000cc 的容量,之前不知道裝甚麼濃縮汁的
因為瓶子厚實耐用,瓶口又不小,所以被我拿來泡梅子水、泡檸檬水等,
材料丟進去,水加一加,然後就放置冰箱。
裝茶,我大概只裝600cc,因為再多味道就沒那麼好。
沒必要為了多泡一泡,把風味損毀一半。得不償失。
以前其實我泡過正統的冷泡茶。
最早是放茶葉,然後加冷開水,直接放冰箱。
這個方法好喝歸好喝,但是實在是生產遠不及需求。
常常要在冰箱浸泡一夜約8小時,然後不到兩小時就喝完。
而且老實說,茶葉放多味道還是偏淡,總覺得浪費了茶葉。
後來我看到改良法,說加了冷開水後,
先放置在常溫半小時至一小時,再放進去冰箱冰。
這樣除了比較有味道外,整個生產程序也縮短為兩三小時。
不過我還是嫌太淡。我們這種喝茶少說四十年(咦?)以上的人,
那種茶水味,還真是隔靴搔癢(啊?),反正就是不夠爽快啦。
我原本是一個整天都要喝茶的人。
所以在今年以前,我一天差不多要泡三壺茶(一個人的時候),
不是泡三杯喔,是一天要換三次茶葉的意思。
但今年加進了新娛樂、新朋友:咖啡。
關於咖啡,我改天再介紹了,因為可以說得實在太多了,
而且我也還在摸索階段,分享只是獻醜,懇請指教。
左邊的惠蓀咖啡,是我買的第一包咖啡豆,不便宜,半磅250元。
快喝完了,只剩下不到20公克,再沖一杯就要告別它了。
右邊是costco買的牙買加藍山,兩磅449元。還未拆封。
話說我學喝自沖咖啡是有深思熟慮的步驟滴。
雖說以前也長時間是台大公館咖啡文青的成員,
但我一直沒有衝動想要自己來沖煮咖啡。
為什麼突然想自己沖煮?這改天講(又改天~)
反正人生那麼長,那也不是多重要的事情,不用急。
但我要說的是,我對咖啡館有了解,對咖啡豆卻沒研究。
所以我先從穩當當不會錯不假仙不給掰的惠蓀咖啡開始。
喝了之後才發現,我過去一直在喝深烘培的咖啡,
想換個中淺烘培的,帶酸帶甜帶果香帶豐富口感層次的
試試自己的味蕾,體會體會不同的風味。
於是在網路上找到有人推薦CP值高的這款costco藍山。
我想,試完這兩包之後,我大概就比較敢踏進去像克萊恩,
或是更令人戒慎恐懼的,mojo、歐舍等咖啡大門,見習見習一下。
到了晚上,我想夏天裡,只好、也最好的,就是啤酒了
2014年台客啤酒界中,最火紅的莫過於台啤的小麥啤酒。
我本來有準備照片的,但最近有新聞跟情報表示
政府相關單位抓部落客放有酒的照片沒加警示標語(還要佔照片一定比例)
抓得頗嚴,因為長官們認為部落格的照片都有廣告嫌疑。
長官說的都對,我們喝我們的,不放照片就是了(也不看看你的流量誰理你...)
無聊分享趴萬.....
無聊歸無聊,我把它當寫生活日記,自己看高興,高興看的朋友自己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