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卡拉揚回憶起1930年代,德國的政治社會情況:

「那時德國有六百萬失業人口,於是希特勒說將修建一個公路網絡,這可是從未聽說過的新鮮事兒。他許諾說人們將得到工作,可以掙錢買需要的東西。

當然,他其實是在盤算著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他明白機動條件在戰爭中的價值。

所以他促進福斯汽車工廠的發展,並指示研製出福斯牌金龜車。

這種車轉眼功夫便可以去掉車身,改裝成戰車。

它實用、價廉、性能可靠,在幾乎沒有道路的情況下都可以行駛。

保時捷博士(Dr. Ferdinand Porsche)可真是個天才.....」

 

德國作家 Sebastian Haffner 對希特勒1930-1941年創造的經濟奇蹟有此描述:

「到1936年,失業現象已經消除.....無助無望已讓位給信心和自信.....由蕭條到經濟繁榮的轉化,由於通貨膨脹的消除、工資和物價的全面穩定而更臻完善」。「難以想像德國人民對這奇蹟是何等的驚喜和感激,特別不應忽視的是,1933年後,這個奇蹟促使大批德國工人從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轉向了希特勒」。

而以謹慎著稱的歷史學家 Joachim Fest 也曾提到:

「假如希特勒在1938年底死於暗殺或意外事故,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將他稱之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功績最圓滿的政治家之一。」

 

來源:Roger Vaughan著,《指揮帝王卡拉揚傳》,頁133-134。

 

補充:

Ferdinand Porsche在1930年左右成立自己的事務所。

戰後1948年,他的兒子Ferry Porsche將事務所擴展成汽車製造商,Ferdinand Porsche則繼續擔任設計師。

後來的保時捷公司,成為福斯汽車的大股東,但到2011年時,因為財務周轉問題,保時捷反而被福斯收購。

 

另外,關於一次大戰後希特勒興起的背景,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精準預測。

在1919年出版的《和平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中主張

一戰後戰勝國對德國要求的鉅額戰爭賠償,終將因為德國無力償還,而醞釀下一次大戰的爆發。

但更有趣的是,凱因斯著名的《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出版於1936年,

主張擴大公共財政支出,來解決失業問題、提升經濟發展。

如果卡拉揚回憶的故事沒錯,那希特勒的政策主張,還真是跟凱因斯想法,亦步亦趨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minghsien 的頭像
    chenminghsien

    一顆大頭的心情記錄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