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開始我回台中時,很不習慣市立圖書館四分五散的,欠缺整合的感覺。雖然我從理智上可以瞭解,這是台中縣市合併之後的一個不得已結果。因為本來分散在各鄉鎮的、獨立於縣與市以及省之間的,許多規模大小不一圖書館,要系統整併本屬不易,但總之就是不習慣。或許是我們直覺性認為,行政服務的措施應該單一窗口化,圖書館管理應該集中以呈現雄偉壯麗之姿。圖書館應該長得像文化的聖殿,而非村里的小行館。

我現在發現我錯了。當我習慣後,我喜歡這樣有許多小分館的圖書館聯盟。

當初覺得不便,主要原因是常常不能將想借的書一次借齊。書總是分散在各個分館。雖然有館際間的流通,但是時效上總不能與網路購物相擬(鄉民性格反射性的歸咎官僚叢弊),因此有不便民之埋怨。

與其常常等書等上一週間,不如乾脆抽空直接登館拜訪。我原本僅習慣於復興路的總館、文化中心圖書館,以及我住家附近的西屯區圖書館協和分館,後來我逐漸將行腳輻射出去,開始探訪位於逢甲商圈旁的西屯區圖書館、藏身廟宇中深不可測的永安分館,今天則前往位在黎明新村內的黎明圖書館。

每每從黎明路經過,黎明新村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幽靜。它很像中興新村,但又沒有那麼招搖,含蓄地像大明星旁的小跟班。但風水流轉命運大不同,一個精省後,中興新村廢如荒村,黎明新村卻在七期與高鐵的加持下,都會風華的氣勢扶搖直上。

我騎著機車,悠悠沿著黎明路直行,從朝馬那端的喧囂,穿過野心勃勃的市政路,不到一分鐘,就看到那馬蹄狀包圍黎明新村的干城街北端,我從大業路彎進去,到博愛街的交叉口,找到了黎明圖書館。幾乎就在整個黎明新村的中心點。我停好車,看著新村裡滿溢省政風味的建築、車道、草木,斜眼望穿七期高聳大樓霸占天際線,突然有種沉默的咆嘯在心中對白:好一個囂張的市政路,想我當年省政新村光芒萬丈時,哪有你說話餘地?

當我心滿意足的借完書,忍不住的騎車繞了黎明新村外圍的干城街一圈。那規劃整齊的眷宿、設備完善的公設,彷彿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城,如今被鄰旁重劃的超現實都會景象包覆,帶有一種自得其樂的風情。鬧中有靜,靜謐中另有一種按部就班、不隨俗流的孤芳自賞感。

這一幕多元城市的觥籌交錯,人在其中快意穿梭,自在而意迷。黎明新村中的黃昏,筏子溪岸邊敞闊的天際線,中彰、國道與高鐵劃破大肚山腰,像快刀揮灑著騰雲車流,我在快慢變奏的情調中,馳騁享受春風拂面,亂風散髮。在城市的一隅,能右望高樓聳立的拔尖,左迎台地層出的廣袤,也是種飛揚跋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minghsien 的頭像
    chenminghsien

    一顆大頭的心情記錄

    chenming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